打开APP

震惊!我国年轻、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超男性!多项研究:40岁以下、不抽烟女性肺癌率翻倍,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普遍存在EGFR突变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0-07 17:26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年轻、不吸烟女性肺癌率正在加速上升,并且部分地区已超过男性。这类肺癌拥有独特的分子特征,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再是传统“吸烟致癌”框架下的个别案例。

当你想到肺癌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形象可能就是“老烟民”。

诚然,在大众印象中,吸烟几乎等同于肺癌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来自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却揭示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越来越多年轻、不吸烟的女性,正成为肺癌的主要受害者。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城市,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不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甚至在部分年龄段已超过男性!

这不禁让人疑问:如果不是吸烟,那么是什么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她们的肺部健康?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人群随访、电子病历数据库分析、前沿的蛋白质组学与多组学技术,逐步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流行趋势与生物学机制。

 下面,我们就结合近几年几项重要的国际期刊研究成果,一起探寻“不吸烟女性肺癌”的真相。 

16年病例追踪:女性肺癌显著增加

2025年9月,《Lung Cancer》杂志发表了一项覆盖 2005–2021年间超过2.4万例手术肺癌患者的长期回顾性研究。这是国内少有的以如此大样本和长时间跨度系统分析肺癌趋势的工作。研究团队详细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肿瘤分型,并结合病理学验证,对比了不同时期的发病特征和手术结局。

图片

图片来源自[1]

数据显示,女性患者在整个手术人群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32%增加到2021年的48%。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患者中有超过70%从未吸烟,而男性患者中同类比例不足10%。病理分析进一步表明,女性病例中腺癌的占比由早期的约60%增加至80%以上,而传统与吸烟高度相关的鳞癌则逐渐减少。

图片

2006–2021 年间,手术肺癌患者呈显著年轻化与女性化趋势

图片来源自[1]

研究还揭示出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数量在16年间翻了一倍以上。好消息是,她们的生存率却相对较好,女性肺癌患者的 5年总体生存率比男性平均高出约15%。这一系列数据凸显了肺癌人群画像的转变:年轻、不吸烟的女性正快速成为新的高发群体。

不吸烟者的肺癌女性发病率反超男性

与医院病例数据相呼应,同期发表在BMJ Open》上的一项基于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的大规模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人群层面证据。研究覆盖了 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超120万人,通过筛选2007–2020年的健康记录,对比了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病情况。研究团队不仅采用分年龄、性别和地区的统计学方法,还结合生活方式与环境暴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图片

图片来源自[2]

结果令人震惊。在不吸烟人群中,女性肺癌的年发病率在13年间翻倍,从2007年的每10万人 9.2例 上升至2020年的18.6例。其中,35–50岁女性的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率高达7.5%,而男性同期增长不足2%。在多个年龄段,尤其是40岁以下和5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已经首次超过男性。

图片

自2013–2014年起,<54岁各年龄段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已持续高于同龄男性,且<45岁组增速最快

图片来源自[2]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女性患者中超过 85% 患有腺癌,且多数病例是在常规体检中意外发现,说明其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研究者推测,这种现象与快速城市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暴露以及久坐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不吸烟女性肺癌已从个别的“特殊案例”,演变为一个真实且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不吸烟肺癌的独特机制

那么,不吸烟人群为何也会罹患肺癌?其背后存在怎样的独特机制?

2020年7月,《Cell》杂志的研究 “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就揭示了年轻、不吸烟女性肺癌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结合的前沿技术,对110例来自东亚的不吸烟肺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绘制出了首张“非吸烟型肺癌分子特征图谱”。

图片

东亚非吸烟肺腺癌中APOBEC与环境致癌物突变签名、蛋白分型及可靶向特征

图片来源自[3]

研究发现,超过55%的患者存在EGFR突变,而在吸烟相关肺癌中这一比例不足15%。此外,ALK基因融合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7%,远高于欧美人群。蛋白质组学层面的结果显示,这些肿瘤存在 DNA修复功能障碍和代谢通路异常,提示其在环境应激下更容易积累突变。 

研究者强调,这种分子特征与传统吸烟型肺癌截然不同,意味着临床治疗方案必须针对性调整。由此,不吸烟女性患者更可能从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中获益,而不是一味沿用针对吸烟人群的标准化方案。

环境污染也是引发肺癌的原因之一

除了分子机制,环境因素同样也不可忽视。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此前发表的一项研究,便通过动物模型与多组学技术深入揭示:空气污染物能够借助“跨器官效应”,显著加剧肺癌的发生风险。

图片

图片来源自[4]

实验中,长期暴露于PM2.5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小鼠,其肺组织DNA损伤程度达到对照组的2.3倍。这些污染颗粒经代谢进入血液循环后,进一步引发肠道慢性炎症与氧化应激;与此同时,关键炎症因子IL-6与TNF-α的水平也显著上升,表明机体处于持续的全身性炎症状态。这种由环境污染所触发的免疫失衡与代谢紊乱,共同构成了肺癌发生的重要背景机制。

将这些发现与我国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例如长期接触厨房油烟与室内空气污染,便不难理解,为何即使没有吸烟习惯,这一群体仍面临不容忽视的肺癌风险

图片

暴露于COFs的小鼠的肺炎和炎症性结肠炎相关指标变化

图片来源自[4]

小结

综合四项研究结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年轻、不吸烟女性肺癌率正在加速上升,并且部分地区已超过男性。这类肺癌拥有独特的分子特征,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再是传统“吸烟致癌”框架下的个别案例。

这提醒我们,肺癌的预防与治疗策略必须升级。首先,个体层面要主动行动:35岁以上女性应考虑将肺部相关检查纳入定期体检中;家庭烹饪需加强通风,减少油烟暴露;一旦确诊肺癌,可以进行基因检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社会层面上也需要更多努力,例如城市空气质量治理、公共健康宣传以及筛查政策的优化,都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总之,别再以为自己不抽烟就可以躲过肺癌了,它已不再是“老烟民”的专属威胁!

参考文献

1.Wang J, Cao H, He N, et al. Evolving Trends in Surgically Managed Lung Cancer: A 16-Year Hospital-Based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Lung Cancer.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6, 2025. doi:10.1016/j.lungcan.2025.108754

2.Ge X, Liu X, Xu WH,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in never smokers in Eastern China: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using regional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BMJ Open. 2025;15(9):e104941. Published 2025 Sep 9. doi:10.1136/bmjopen-2025-104941

3.Chen YJ, Roumeliotis TI, Chang YH, et al. 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Cell. 2020;182(1):226-244.e17. doi:10.1016/j.cell.2020.06.012

4.Liu B, Wang G, Wang L, et al. Unraveling Cross-Organ Impacts of Airborne Pollutants: A Multiomics Study on Respiratory Exposure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Environ Sci Technol. 2024;58(35):15511-15521. doi:10.1021/acs.est.4c0603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